色彩一直是科學家感興趣的研究主題,因此有大量的相關文獻。有幾位人類史上最了不起的思想家都著迷於理解色彩,包括希臘科學家暨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英國科學家牛頓(Sir Isaac Newton),以及德國作家暨科學家歌德(Johann Gerthe)。歌德認為自己1810 年的鉅著《論色彩學》(Farbenlehre)是他最重要的成就,甚至超越他的傑作《浮士德》(Faust)。包括上述幾位在內的科學家與哲學家,都透過大量著作思考這個問題:「顏色到底是什麼?」這問題看似簡單,卻沒有一個客觀、簡易的答案。字典提供的定義幫助不大。《英卡塔世界英語辭典》(Encarta World English Dictionary)為「顏色」(color)下的第一個定義是:「引發視覺感受的特性。一種仰賴光線受到物體反射後,被感知為紅色、藍色、綠色或其他顏色的特性。」但是,這種「特性」到底是什麼?物體真正的外貌究竟是什麼樣子?這本辭典裡另外提供了「顏色」的十八種用法,雖然依舊沒有明確定義「顏色」是什麼,卻將「顏色」和「畫」(draw)這個單字做了有趣的比較。這兩個單字都有多重意義,顯示這兩種概念牽涉到的範圍很廣泛。兩者都可以當成名詞,例如「比賽以平手收場」(The contest was a draw)以及「這個顏色很鮮豔」(The color was bright)。它們也可以當成動詞使用,例如「汲取過往經驗」(to draw on previous experience)和「影響某人的看法」(to color one's opinions)。這兩個單字也可以是形容詞,例如「她面容憔悴」(She has a drawn expression)以及「他口出穢言」(He uses colorful language)。相關的例句不勝枚舉,例如「歸納出結論」(to draw conclusions)、「劃清界線」(to draw a line in the sand)、「展現本色」(to show one's true colors),還有「以優異成績通過考試」(to pass a test with flying col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