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肩膀卡卡舉不起,該如何是好?
    由解剖學・運動動作兩大領域專業人士共同執筆
    以3D CG彩圖完整呈現,抽象的動作解剖學一看就懂!

    【本書特色】
    ◎聚焦肩膀部位,詳細剖析骨骼、關節、肌肉的結構,搭配精美彩圖更易懂。
    ◎針對東方人常見的肩膀障礙,釐清發生機制,歸納問題點,由專業人士提供改善不適症狀的體操治療法。
    ◎專章收錄,通過3個動作+5個姿勢檢核點,參照圖片跟著做,初步掌握身體不適的源頭,搭配體操治療更見效。

    肩膀僵硬、肩膀痠痛、五十肩……與肩膀相關的不適,幾乎可說是日常必然的煩惱。
    不過,當我們提及這些症狀時所指稱的「肩膀」,具體來說究竟是哪個位置呢?

    一般所謂的「肩膀」,是指頸部以下、連接手臂與軀幹的部位。
    然而從骨骼構造來看,並沒有名為「肩膀」的骨頭;而在解剖學領域裡,也並未明確定義肩膀的部位。就連東西方對於肩膀範圍的概念,其實也存在大大的不同。
    而本書所採觀點,則是從整合的角度出發,將頸根部至肩頭所涵蓋的「肩胛帶」範圍都視為肩膀部位,循序漸進剖析相關知識。

    全書架構可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從解剖學的角度切入,分成【骨骼】、【肌肉】與【運動】三章,集中講解肩胛的基本結構與動作方式;
    第二部分延伸前半所授,深入運動學範疇,透過【常見問題與不適】、【肩膀類型確認法】、【矯正運動】與【功能改善運動】四個章節,循序漸進地了解造成不適的原因,由專家指導,搭配真人彩圖示範改善運動的執行方法,提升肌肉的柔軟度。

    本書是肩膀結構解剖、不適症狀的預防與改善專書,
    無論是醫學領域或醫療從業人員、物理治療師,
    還是健身教練、運動指導員與防護員等身體工作者,
    這本完全指南都將成為您專業上不可缺少的必備搭擋。
  • 目錄
  • ◎前言

    第1章 構成肩膀的骨骼
    ‧肩膀的範圍
    ‧肩胛帶骨骼
    ‧鎖骨
    ★專欄① 鎖骨的由來
    ‧肩胛骨
    ★專欄② 肩胛骨的由來
    ‧肩關節骨骼:肱骨
    ★專欄③ 肱骨的兩個「頸部」
    ‧與肩膀運動相關的骨骼
    ‧肩膀的關節 3個解剖性關節與2個功能性關節
    ★專欄④ 肱骨的2個角度
    ‧肩帶的演化
    ★專欄⑤ 性別所帶來的肩寬差

    第2章 構成肩膀的肌肉
    附著於肩帶骨骼上的肌肉
    ‧斜方肌
    ★專欄⑥ 斜方肌的由來
    ‧菱形肌
    ‧提肩胛肌
    ‧前鋸肌
    ★專欄⑦ 肩胛骨會「騰空」──翼狀肩胛
    ‧胸小肌
    ‧鎖骨下肌
    ‧肩胛舌骨肌
    ‧胸鎖乳突肌
    附著上臂與前臂骨骼的肌肉
    ‧棘上肌
    ‧棘下肌
    ‧肩胛下肌
    ‧小圓肌
    ‧大圓肌
    ‧三角肌
    ‧喙肱肌
    ‧肱二頭肌
    ‧肱三頭肌長頭
    ‧闊背肌
    ‧胸大肌
    其他:與肩膀運動及姿勢維持相關的肌肉
    ‧椎前肌群
    ‧斜角肌群
    ‧枕下肌群
    ‧固有背肌
    ‧其他:支撐前頸部的肌肉
     舌骨下肌群
    ‧其他:支撐胸廓的肌肉
     後上鋸肌、後下鋸肌
    ★專欄⑧ 筋膜fascia、muscle fascia之分

    第3章 肩膀的運動
    ‧肩膀的兩種功能
    ‧肩膀的可動性
    ‧肩膀的「固定」作用
    ★專欄⑨ 為什麼小孩的肩膀容易位移?
    ‧肩帶:鎖骨的運動
    ‧肩帶:肩胛骨的運動
    ‧鎖骨+肩胛骨+肱骨的複合運動
    ★專欄⑩ 使用運動用語要留意
    ‧功能性關節的運動
    ‧肩胛肱骨節律
    ‧起始位置
    ‧肩膀與呼吸運動
    ‧肩膀與步行運動
    ★專欄⑪ 重心移動的訣竅
    ‧肩膀與運動表現
    ★專欄⑫ 轉動肩膀其實很難

    第4章 肩膀相關須知事項──常見的肩膀問題與不適
    ‧為什麼會「肩膀僵硬」?
    ★專欄⑬ 為何肌束與肌腱會扭轉?
    ‧放任肩膀僵硬會如何?
    ‧如何治好肩膀僵硬?
    ‧肩膀傷害與運動
    ‧肩膀傷害與年齡增長
    ‧肩膀與減肥
    ‧如何避免肩膀受傷
    ★專欄⑭ 歐美人不會肩膀僵硬?

    第5章 肩膀的類型與確認法
    ‧肩膀與姿勢
    ‧姿勢確認
      1. 左右肩高度確認(正面站姿)
      2. 耳朵與肩膀的位置確認(側面站姿)
      3. 耳朵與肩膀的位置確認(臥姿)
      4. 肩胛骨高度與展開程度確認(背面站姿)
      5. 肩胛骨浮起程度確認(背面)
    ‧動作確認
      1. 是否能雙手併攏舉高?
      2. 肩胛骨是否能靠攏?
      3. 是否能背後握手?
    ★專欄⑮ 不想肩膀僵硬,就要提升肌肉柔軟度

    第6章 各種肩膀類型的運動
    1. 聳肩型
    2. 垂肩型
    3. 斜肩型──單肩上提
    4. 斜肩型──上半身扭轉
    5. 駝背/肩胛骨八字型
    6. 肩胛骨非對稱型
    7. 動作確認1【雙手合掌高舉】時,手臂無法貼近耳朵(手肘彎曲),手臂會往前伸
    8. 動作確認2【靠攏肩胛骨】時,肩胛骨無法靠攏
    9. 動作確認3【背後握手】時,上面的手無法往下彎
    10. 動作確認3【背後握手】時,下面的手無法往上彎
    11. 動作確認3【背後握手】時,上面的手無法往下彎,下面的手也無法舉高

    第7章 肩功能改善運動
    ‧什麼是放鬆?
    ‧什麼是肌力強化?
    ‧什麼是伸展?
    1. 提肩肌肉的運動
      ──放鬆、肌力強化、伸展
    2. 壓肩肌肉的運動
      ──放鬆、肌力強化、伸展
    3. 靠攏肩胛骨的肌肉運動
      ──放鬆、肌力強化、伸展
    4. 展開肩胛骨的肌肉運動
      ──放鬆、肌力強化、伸展
    5. 活動上臂肌肉的運動
      ──放鬆、肌力強化、伸展
    6. 與肩膀活動度及姿勢維持相關的肌肉運動
      ──放鬆、肌力強化、伸展
    7. 呼吸肌肉的運動
      ──放鬆、肌力強化、伸展

    附錄
    ‧肩膀的運動一覽(圖解)
    ‧與肩膀運動相關的肌肉一覽
    ‧肩功能改善運動一覽
    ‧參考文獻
  • 作者簡介
  • 竹內京子/總監修、解剖學監修
      帝京平成大學人類照護學部柔道整復學科教授(兼任),帝京平成大學大學院健康科學研究科教授。
      東京教育大學體育學部健康教育學科畢業後,繼續升學同大學研究所體育學研究科,取得碩士學位(健康教育學專攻應用解剖學專修)。其後跟隨留學國外的丈夫一同赴美,度過一年的留美生活後返日,擔任防衛醫科大學校解剖學(現為再生發育生物學)講座助理、指定講師,並於2009年4月起擔任現職至今。擁有博士(醫學)、體育學碩士、體學學士頭銜。

    宮崎尚子/運動動作監修
      運動指導員學會負責人。NPO法人日本運動健康指導員協會埼玉縣分部分部長。
      東京女子體育大學畢業後,任職東京藥業健保健康開發中心兼任講師,為生產辭去教職,其後成立運動指導員學會至今。專長為照護預防相關的各類指導,也會對兒童至老年人等所有對象推廣「健康」主題。指導內容不侷限運動,含括營養、口腔護理、認知機能提升等範疇,姿勢與步行動作解析能力更獲得極高評價。同時也是健康運動指導員、照護預防主任運動指導員。
  • 譯者簡介
  • 蔡婷朱
      東海大學日文系。譯作範疇多元,近期譯有《小老百姓的戰場行動守則》、《籃球肌力訓練教科書》、《關節可動範圍伸展&訓練事典》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