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序
  • 前言代序:台灣如何從釣魚台爭端中脫穎而出
    我們常說「時間可以沖淡一切」,但是領土爭議顯然就不太可能,比如說爭論長達四十年之久的釣魚台主權問題,到現在仍然時時有人提起。
    釣魚台列嶼,簡稱釣魚台,在古籍記載中原屬於中國,在十九世紀末被日本以「無主之地」為由據為己有,之後好長一段時間東亞風雲紛擾,誰都沒空處理,直到一九七○年代,才因為石油而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當初中、台兩方為了釣魚台的歸屬問題跟日本爭執許久,最後因為形勢比人強,只得默認日本實際控制該處。但「控制」跟「所有權」是兩回事,默認日本「控制」釣魚台,並不代表承認其「主權」,所以在近幾十年來,三方為了各自宣示自己的主權,可以說用盡心機、使盡小動作;例如日本為了彰顯其「有效管理」原則,除了以海上保安廳艦艇護衛之外,早年就縱容其人民建燈塔或神社、插國旗,而我們通常只能搭乘漁船前去宣示主權,如能繞島一周或有海巡署艦艇護衛,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對峙幾小時,就覺得是不得了的成就了。中國大陸原本對釣魚台興趣缺缺,早年保釣運動風起雲湧之際也很少實際參與,直到後來發現石油與天然氣才變得更積極,除了搶先進駐春曉等天然氣田之外,也積極往外擴張海權,最近更藉爭取釣魚台海域的漁業資源,而直接與日本槓上,未來還可能引起中日大戰或中國獨戰美日聯軍的局面。

    表面上看起來,如果日本與美國聯手,中國可能難以匹敵,但最近國際趨勢專家均斷言中國的軍事與經濟實力已大幅提升,尤其在西元二○一五年航母成軍之後,續航力與戰鬥力大增,屆時在東海或西太平洋爭鋒,鹿死誰手就不一定了。所以軍事專家估計,如果美日沉不住氣,為了維護本身的既有利益,不願等中國成氣候之後再決戰,而刻意強化島鏈功能、壓制其氣燄,決定在今年年底舉行美日東海軍演,那麼急於跨出東海的中國(大陸),可能會為了突破現狀而不惜一戰。「至遲五年、十年或二十年必定有一戰!」
    許多人關心的是,不管中日或中日美是否發生釣魚台大戰,我們究竟該扮演什麼角色?該如何自處?親日派主張我們不宜得罪日本,日本則採激將法,說台灣乾脆與中國統一算了!馬英九總統則重提他的保釣著作,認為不論從地理或歷史定位,釣魚台主權都屬於台灣。而統派人士確實天真地以為,與中國大陸合作最有可能要回釣魚台;甚至有人思考「中立」的可能性。事實上沒有一種十全十美的辦法,其中以統派思考最不可思議,我們只要看近幾年來中國大陸無所不用其極地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就可以知道,如果雙方合作取得釣魚台,中共有可能分台灣一杯羹嗎?真的別夢想了!其實對台灣最有利的方式,還是坐山觀虎鬥,然後憑藉自己的戰略地位,以外交手段爭取最大利基。
    最近流行一個「國際級」笑話,談誰最有實力及其保持實力的方法。其中,美國人是「我想打誰就打誰」,日本人「誰打我,我就教美國打他」;中國人「誰打我,我就罵他」,台灣人「誰打我,我就叫名嘴回罵」,道盡民族性及國際現實。事實上,國際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更無所謂的國際道義;俗話也說「靠山山倒,靠人人老,只有自己最可靠」。只有自己硬起來,才能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
    此刻中、日、台、美四方就釣魚台主權及其周邊海域的資源各自表述,各彈各的調,而局勢的發展瞬息萬變,以後究竟是和是戰?大戰的結果又會如何?坦白說「人人有希望,個個沒把握」,本書特別仿李登輝總統的「十八套劇本」說,也預測了數套劇本與劇情,做為有興趣者的談助,如有掛一漏萬或疏忽之處,還請行家指正。

    ****************************
    導讀:
    釣魚台為中日大戰火藥庫 楊怡祥
    ※日本防衛省決定將海上自衛隊的潛艇數量從十六艘增至二十二艘,以監視日益活躍的中國海軍;其防衛相北澤俊美在會晤東南亞五國國防部長時,再度重申護衛尖閣諸島的決心。
    ※美國也宣佈,將在關島打造超級軍事基地,以停靠核動力航母,並部署飛彈防禦系統,防堵的目的極為明顯。
    ※中共若要突破魚網束縛,只有奮力一戰!近日頻頻派漁政船至釣魚台海域護漁,「項莊舞劍」之心可知!
    自有歷史記載以來,中日共有六回戰事,大戰二次;第一次是甲午戰爭,清廷大敗,簽訂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
      第二次中日戰爭由蘆溝橋事變引發,打了八年,中國並未打勝,但因為美國在日本本土丟了兩顆原子彈,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在華的日本皇軍不得不放下武器向國民政府投降。此次大戰表面上中國慘勝,卻也使蔣介石失去了整個大陸,退守台灣。連毛澤東都承認,多虧第二次中日戰爭救了困在陝北、走投無路的共產黨,才有今日之新中國,所以當年「西安事變」挾持蔣介石的張學良,周恩來給他的評價是「千古功臣」。
    撞船只是大戰導火線
      
    先前兩次中日戰爭都與台灣沾上了邊,最近釣魚台戰雲密佈,竟也與台灣脫不了關係,因為釣魚台是中華民國(台灣)的領土,而台灣又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一九九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通過「領海法」,甚至將釣魚台列入中國領海範圍,如果任何國家膽敢侵犯,就可武力討伐,成為其用兵的法源,也為日後中、日戰爭埋下伏筆。
    二○一○年九月七日在釣魚台海域發生的中國漁船「閩晉漁五一七九號」,與日本兩艘巡邏船相撞事件,日方研判不是偶發事件,而是在中國政府默許下的「惡質」挑釁行為。中共中央對外工作領導小組主任戴秉國以罕見強硬的態度,在深夜一點召見日本駐中大使,要求立刻無條件釋放被收押的中國船長,似已超乎因應國內輿論的程度。日本對中方六度召見丹羽宇一郎大使大感不滿,也強硬表示一切依日本「國內法」行事,絲毫不肯讓步,雙方戰爭頗有一觸即發之勢。日本認為中方故意在三更半夜召喚日本大使,似乎超乎常理,令人懷疑被留置的船長是否只是單純的漁夫?或根本是中共的漁政間諜?所幸僵持十八日後,在中國強大壓力下,那霸檢察廳以「考慮到對日本國民的影響,以及今後的中日關係」為由同意放人,暫時結束紛爭,但日本輿論卻重炮批評民主黨菅直人政府喪權辱國,東京市長石原慎太郎更大罵中國如同黑社會「擴張地盤一樣」,簡直就是在「耍流氓」。中國方面不因人、船平安歸來而罷休,竟打蛇隨棍上要日本道歉、賠償,顯然釣魚台問題絕不會從此善了,咸信一旦中國建造的兩艘核子動力航空母艦完成(大約在二○一五年),絕對會伺機「收復失土」。為了防微杜漸,美國和日本計劃二○一○年十一月在日本大分縣舉行聯合奪島軍事演習,有意向中國展示美、日兩國防衛釣魚台的能力與決心。
    中日、韓日兩國都是世仇,根源於日本明治維新成為強權後,大肆侵略鄰國領土,且在戰爭行為中犯下不可饒恕的罪惡,所以中、韓民間普遍有反日的情結。在韓國則藉由「獨島」之爭,在中國則是以「保釣(魚台)運動」讓民眾適度渲洩情緒。
      情節與韓日「獨島」之爭類似
    獨島(日本稱竹島)總面積不到○.二平方公里,是座位于日、韓之間日本海(韓國稱為東海)中央的火山島,東距日本隱歧島一五七公里,西至韓國鬱陵島九十二公里。二次大戰以前日本軍國主義武力強大,竹島自然歸日方管轄,韓國哪敢有置啄餘地。一九四五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竹島劃歸駐韓美軍管轄,一九五一年簽訂之「舊金山和約」並未明定竹島為韓國領土,日本認為這是承認日本對竹島擁有主權,但韓國李承晚總統在和約生效之前,搶先劃定「平和線」(俗稱「李承晚線」),將獨島納入韓國版圖。一九五三年,日本趁南北韓戰爭期間,南韓無暇他顧時,派兵佔領竹島,但隨即為韓國民間義勇守備隊奪回。韓戰結束後,一九五六年李承晚政府派出海上員警守備隊接收獨島。從一九五七年開始,韓國在獨島修建燈塔、永久性建築物,並常年派駐三十餘名武裝警察,同時配置了驅逐艦、快艇、直升機,隨時戒備日本漁船和軍艦入侵,等於是實際佔領與統治獨島。日本對此多次表示抗議,希望藉由談判的方式,將竹島主權問題交由國際法庭裁決,但遭到韓國方面拒絕。根據日本憲法第九條:「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既然憲法規定不得用戰爭解決國際爭端,所以日本雖然武力絕對勝過南韓,也只能徒呼負負,奈何不了南韓。何況日、韓都是美國盟國,均有美軍駐守,只要獨島不落入反美的北韓手中,美國處理的原則是中立,由紛爭雙方自行協議。如果今天是北韓與日本爭奪獨島,那無疑的美軍必會支持日方,可見國際法上只有利益,哪有真理?

    釣魚台列嶼是由八個小島所組成,總面積約六.三二平方公里,其中以釣魚台島面積最大,東西長約三.五公里,南北寬約一.五公里,但不超過四.五平方公里。釣魚台島位於台灣基隆港東北約一八六公里,琉球那霸西南約四一七公里,浙江溫州港東南約三五六公里,距最近的日本國土與那國島一七○公里。釣魚台列嶼面積狹小、淡水不足、泥土不厚、風浪較大,不適居住。
    日本曾將釣魚島租給百姓
    一八九四年日本九州福岡縣人古賀辰四郎,向沖繩縣(琉球)知事提出尖閣群島(釣魚台列嶼)開拓申請,由於當時日本政府尚未將釣魚台列嶼正式列入日本版圖,故沖繩縣政府未予受理,古賀辰四郎乃於翌年六月直接向內務省(內政部)提出「官有地租借申請」。一八九六年八月,日本政府內務省以免除使用費,期限三十年為條件,核准將釣魚島(日方稱魚釣島)和最北端的黃尾嶼(日方稱久場島)租借給古賀辰四郎。古賀在釣魚台和黃尾嶼建造小型碼頭及貯水設備、海產物加工廠、宿舍等建築物,從事鳥毛、鳥糞、貝類、珊瑚、玳瑁等加工和製造各種魚類罐頭,並種植芭蕉、甘蔗、甘藷等農作物,至一九○九年向內務省報告移民有九十戶,共二百四十八人。一九一八年古賀辰四郎在釣魚台的事業,由其次子古賀善次繼承。一九二六年(昭和元年)無償租借期滿,古賀善次開始向日本政府繳納租金。一九三二年,古賀善次再向日本政府申請獲准出售已列入日本政府國有土地的釣魚台島、黃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四島,該四島乃成為其私有地,古賀善次依照日本政府的土地稅法,每年繳納土地稅。釣魚台列嶼最東端的赤尾嶼(大正島)距離最西端的釣魚台約一○八公里,最北端的黃尾嶼距離最南端的南小島約二十三公里。日本有效性統治當時並未遭到臨近國家的抗議或質疑。
    一九六八年聯合國亞洲遠東經濟委員會發表「台日間大陸棚有可能是全球油藏最豐富的地區」,估計石油蘊藏量超過一千億桶,價值超過一兆美金;天然氣蘊藏高達二千億立方公尺,因此引起在聯合國席次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的注意,開始檢視中國對尖閣群島的主權,在這之前無論是中共與中華民國在官方地圖與文件上都把此群島標明是「尖閣群島」,很顯然不認為是中國的領土。一九七二年美國將琉球群島主權移交日本時,一併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轄權也交給日本,但中華民國及中共皆認為釣魚台列嶼依地理、歷史和法理均為台灣附屬島嶼,因而引發釣魚台列嶼主權爭議。
    從地理與歷史觀點討公道
    中國及台灣都認為,從地理角度而言,這些釣魚台列嶼位於中國的大陸棚架上,四周水深不足二百公尺,並有大量由長江及黃河沖流入海的堆積物;越靠近中國大陸,深度越淺。釣魚台列嶼以南約十八.五公里,海床地形突變,水深達一千公尺以上,地質學上稱為「琉球海溝」(俗稱黑水溝),並無大陸棚,故釣魚台列嶼在地理上與日本所屬的琉球群島沒有關連,並非現屬的琉球本土陸地的自然延伸,而是中國領土的自然延伸。「黑水溝」自明朝以來便是中琉界限的指標。

    一九八二年聯合國通過了新的海洋法條,規定沿海國家在符合特定的地質、地形條件下,可以主張超過二○○海浬(約三七○公里),乃至最多到三五○海浬(約六五○公里),除了上方水域仍屬公海外,對大陸棚底下的礦藏和固定棲息在該處的海產都擁有主權(有處理之權);但在此一條件下,中華民國(台灣)、中國(大陸)的釣魚台主權、經濟海域都和日本重疊,理論上可以共享油源,因此漁船不應受到日本保安廳驅趕。因為台灣要不到,就由「討債公司」來要,但這個「討債公司」連個授權或「債權本票」都沒有,就自作主張討起債來。
    中國方面宣稱,一三七二年明洪武時期遣琉球國使臣楊載,最早發現釣魚島,比一八八四年首次登陸釣魚島的日本人古賀辰四郎早了五百年,但這種「看到就是我的」,顯然說服力不足。日本政府也承認中國在相當早期即知道尖閣諸島之存在,然而明朝、清朝均未對該島主張主權,也沒有任何古文書可以提出中國對釣魚台有實際治理的佐證。
    台灣的觀點是:既然日本在二次大戰後放棄台灣和澎湖的主權,而釣魚台列嶼在日治時期即歸台灣管轄,故在日本放棄台灣後,其當然放棄釣魚台毫無疑義。但國際公法規定戰勝國不得合併戰敗國固有的領土,日本認為尖閣群島本來是母國管轄,因為距離台灣較近,所以權宜之下,撥交同樣是日本屬地的台灣管轄,並非原來就屬台灣。日本在戰後為美軍託管,當時代表全中國的國民黨蔣政權也沒向美國索取釣魚台,而一九七二年美國把琉球群島回歸日本統治,其中也包括尖閣群島。法理上美國從日本手上取得,再交還日本也是理所當然,當時也沒人異議,現在發現有海底寶藏,就想來分一杯羹,所以日本才堅持尖閣群島是日本固有領土,沒有討論餘地。
    台灣的角色扮演要特別慎重

    台灣至今不是聯合國會員國,除了以中國的一省名義,由中國代為訴請國際法庭裁決外,根本沒有任何一個國際爭端解決機構可以為台灣伸張正義。問題是台灣甘為一個小島主權問題,不顧國格,自願降為中國的一省嗎?所以李登輝總統比較務實,他在任時擱置主權問題,專就漁權方面與日方進行協商,希望共享漁業利益,甚至卸職後公開承認釣魚台是日本領土,還揶揄中國說:「就像一個人看到人家太太很漂亮,就說那是我太太。」他只要求日方給予台灣漁權,讓台灣漁民在釣魚台海域合法捕魚。台灣方面以釣魚台海域是台灣漁民傳統漁場為由,希望日方通融。然台灣漁民在國際上素有濫捕之惡名,日本當然不可能輕易同意,幾年下年談判都沒進展,也因為日本嚴禁中國與台灣漁船在釣魚台海域捕魚,才有今日豐富之漁場,這點相信保育人士也不得不承認。
    以前在兩蔣執政時期,雖然口口聲聲說釣魚台是中華民國的,但對民間統派的「保釣運動」還是多所打壓,他們均認為釣魚台在友台勢力(日本)的控制下,反而對台灣安全更為有利,因為這樣等於台灣的安全受到美日安保條約間接保護,可以減少台灣的國防支出成本。隨著昔日「保釣健將」馬英九總統上任,台海局勢趨向緩和,既然台灣無力討回釣魚台,基於國族主義,讓中國代為出氣也可以理解。此次中日在釣魚台發生摩擦,台灣一反常態指責日方無理,被日方反唇相譏說:「貴國不是說尖閣群島是你們的領土,這次中國漁船入侵,抗議的對象應該是中國才對,怎麼會是日本?我看你們乾脆統一算了!」顯然,馬政府在處理釣魚台事件「反日不反中」上有點進退失據。以前有關釣魚台主權的爭端,當事國只有台灣與日本兩造,中國完全插不上手,如今隨著兩岸和解,中國欲藉「釣魚台附屬於台灣,而台灣又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從而主張擁有釣魚台主權。如果國民黨政府任由此趨勢發展,台灣在釣魚台的發言權勢必被邊緣化,甚至連漁權談判都不可得。
    到底日本和中國誰是台灣的敵國?釣魚台屬於日本或屬於中國?哪種情況對台灣有利?如果台灣傾向中國,無異與美、日為敵,但傾向美、日,似乎又會破壞目前正處於蜜月時期的兩岸關係,著實令國民黨政府頭痛。事實上日本已經給台灣旅客免簽證待遇,可見是極友好國家,然而台灣居民至今前往中國觀光還要持台胞證且一次一簽,比去美國還嚴格。自由與民主是普世的價值,我國素來堅守民主陣營,盟國也都是理念相同的民主國家,如果執意和獨裁政權同聲共氣,似與我立國精神明顯不符。
    中日大戰鹿死誰手猶未知

    雖然中國已不是昔日吳下阿蒙,也算是世界強權,但日本有美日安保條約當靠山,在美日安保條約內,兩國將共同發展和維持抵抗軍事攻擊的能力。在日本管制的領土上對任何一方的軍事攻擊,將被視為對另一方的安全的危害,這點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也同意;若美國在日本領土外遭到攻擊,日本為了防衛美國,將不受憲法上任何禁止境外軍事行動的限制。因此「攻打日本就是與美國為敵」。雖然日本現今只有自衛隊,但國際上也都知道他們擁有F-一六 C/D、F-一五-J、F-二高性能戰鬥機,配備先進導彈,可以空中格鬥也可海上護艦;有E-二C鷹眼全天候空中預警機;有導彈、防空、防潛、護艦多功能的神盾級驅逐艦,這些都是解放軍所缺乏的先端武器。最重要的日本全國有美國海、空軍及陸戰隊駐守,航空母艦小鷹號也長駐橫須賀,又有夏威夷太平洋司令部的快速反應部隊支援,及第七艦隊四萬七千名兵力護衛,中共想奪取釣魚台恐怕非付出慘痛代價不可。中國目前導彈的數量雖超過日本,蘇愷-二七、三○的戰機也有不輸F-一六 C/D的實力,但後勤補給能力明顯無法與美、日聯軍匹敵。如所周知,光靠飛彈攻擊是無法佔領釣魚台的,最終還是必須運送軍隊登陸才算實質佔領,但佔領後的防衛及後勤支援才是最大的難題,除非離釣魚台最近的台灣願意提供後勤支援。以中國目前的軍力,最可能的是打「有限度的戰爭」,如同一九七九年的「懲越戰爭」一樣,派數百名軍隊強行登上釣魚台,毀壞島上象徵性設施(如燈塔),插上五星旗後就鳴金收兵,如果不能登陸,打沈一、兩艘日本船艦出氣,也算最好的下台階方式。
    英阿福克蘭之戰為殷鑑

    近世最類似釣魚台事件而引起的戰爭,當屬一九八二年英國與阿根廷的福克蘭群島戰役。福克蘭群島位於阿根廷東方五○○公里,面積約一萬兩千平方公里,以前是西班牙領土,一七七一年阿根廷將管轄權移交英國;一八一六年阿根廷宣佈獨立,同時宣稱擁有福克蘭群島主權,並納入領土,但並未佔領,一直到一九八○年代初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和大規模罷工,以加爾鐵里總統為首的阿根廷軍政府,試圖通過對福克蘭群島採取軍事行動,來轉移公眾的焦點,化解國內的危機。加爾鐵里總統算計英國國力已日薄西山,且倫敦距離阿根廷有一萬五千公里之遠,不太可能出兵護島,所以一九八二年四月二日下令進攻,隨後佔領整個群島。當時英國首相是素有「鐵娘子」之稱的柴契爾夫人,在美國提供後勤支援下,以特遣艦隊在兩個月內收復失土,重新控制了福克蘭群島。阿根廷在戰敗的屈辱下引發了大規模反政府運動,導致加爾鐵里政府垮台。而以柴契爾夫人為首的保守黨,也因為戰勝鼓舞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氛圍,贏得一九八三年大選,從此沒人再敢輕忽大不列顛的實力。同樣的,如果中國政府為了轉移民怨而師法阿根廷軍政府,一旦不幸落敗,恐怕引發的連鎖效應不僅是共產政權解體,連世仇俄軍恐怕也會趁機佔領烏蘇里江邊界土地,重啟珍寶島事件;越南也可能趁機奪回爭議多年的西沙與南沙群島。不僅如此,新彊、西藏、台灣恐怕也會趁亂宣布獨立,正如同波羅的海三小國在共產政權瓦解後,紛紛獨立一樣。中國如果和美國開戰,英國勢必站在兄弟之邦美國那方,中共能否打得勝美、英、日聯軍(可能再加上當年投機取巧佔領東三省的俄軍,及想取代中國稱霸亞洲的印度)?義和團時代的八國聯軍之禍殷鑑不遠,如今中國軍力雖比清朝強盛,但國際上瀰漫著一股「中國威脅論」的「反中、反霸」情結,何況中國有「懲越戰爭」前科,也難取得第三世界的同情與支持。
    比拳頭而不是數人頭

    本來領土糾紛就是拳頭大的人佔上風,弱者一方只能講歷史、講法律來力爭,不過說也是白說,有本事再搶回來;如果仍舊是別人的刀上俎,就永遠別想搶回,這是國際上不變的鐵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在西太平洋北起日本、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南至馬來西亞、印尼,構築了所謂的「第一島鏈」的戰略部署,全力圍堵共黨擴散(第二島鏈則退到關島,第三島鏈更退至夏威夷)。釣魚台如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佔領,那就破壞美國太平洋防線第一島鏈的部署,絕對是美國政府所無法容忍的。我們台灣究竟是採等距外交,險中求活?還是基於戰略利益考量,與美、日同盟?或為了「民族大義」與中國綁在一起?事關國家命運,何去何從,有賴我們偉大的政治家來抉擇。也許有人會說民進黨執政親日,國民黨親中,國家命運變成由政黨屬性決定絕非國家之福,「公民投票」不失為解決辦法,但問題是:多數決就一定是真理嗎?
    釣魚台撞船事件發生後,雖然以日方放船、放人,中國恢復稀土出口收場,但雙方的大小動作不斷,敵視、挑釁行為一再出現,加上美國宣佈將在關島籌建超大型軍事基地,防堵中國勢力擴張的意圖極為明顯。中共若要防止遭人綁手捆腳,只有奮力一搏,以取得釣魚台作為「破網」試金石。最近雙方關係緊張,中國猶頻頻派漁政船至釣魚台護漁,就是其意志力的展現;可見釣魚台一戰非打不可。
  • 內容簡介
  • 兵棋推演:東海開戰的十八套劇本
    前總統李登輝曾說,他準備了十八套劇本,足以應付海峽兩岸變局。而今釣魚台海域風雲詭譎,中、日、台、美各有盤算,大戰一觸即發,我們也以兵棋推演方式「想定」了二十多種戰法,精選二套劇本、多重劇情,以印證國際局勢與戰場變化。
    過去四十多年來,保釣人士所爭的都是釣魚台主權問題,事實上,依據「帕爾瑪斯島仲裁案」判例,國際公法並不以距離遠近作為島嶼主權認定的標準,除了「先發現」、「先命名」之外,還要能「有效支配」才行;中、台佔有前兩項優勢,日本則堅持最後一項,三方都「三缺一」。
    照目前的情勢發展來看,釣魚台問題非一戰決勝負無法解決問題,但釣魚台海域只是擦槍走火的導火線,真正戰場應在東海。中、日(或美日)可能以電子戰開端,最後以海、空戰與導彈結束戰局。
    台灣的最好對策應該是坐山觀虎鬥,必要時再以國防部常志華上將所擬的「漢疆計畫」收成戰果。大戰即將在釣魚台海域發生,我們須早做因應!
    <書腰>
    號外!釣魚台即將開戰!
    最快年底,最慢2015年!
    最新釣魚台、東海紛爭內幕,
    兵棋推演幾套劇本、多重劇情,不可不看!
    台灣會啟動常上將草擬的「漢疆計畫」、派兵佔領嗎?
  • 目錄
  • 【釣魚台戰雲密佈非打不可】 目錄
    前言代序:台灣如何從釣魚台爭端中脫穎而出
    導讀:釣魚台為中日大戰火藥庫…楊怡祥
    撞船只是大戰導火線 情節與韓日「獨島」之爭類似 日本曾將釣魚島租給百姓 
    從地理與歷史觀點討公道 台灣的角色扮演要特別慎重 
    中日大戰鹿死誰手猶未知 英阿福克蘭之戰為殷鑑 比拳頭而不是數人頭
    第一章 釣魚台風雲再起-- 二○一○年中日釣島衝突始末
    日本定調為「非法入侵」 中國以強硬手段還擊 漁政船 
    台灣史無前例宣示主權 大陸運器材至春曉油氣田 
    釋放船長引發日本右派斥責 日本右翼份子宣稱派兵進駐 日
    本右派抬頭的隱憂 勢將埋下中日美台爭執火藥線
    台灣最好「站高山看馬相踢」,勿積極涉入
    第二章 釣魚台諸島究竟是誰的--釣魚台歷史與國際公法定位
    明朝洪武五年即列入版圖 台灣於民國五十七年首度登上釣魚台
    日本接收後開始採取強勢作為 民國九十二年劃入台灣版圖
    從國際公法看釣魚台的主權歸屬
    中、台、日均各有所本
    中國主張早在明朝初年已列入版圖 釣魚台為台灣大陸棚的延伸
    慈禧太后還將釣魚台賞給大臣 
    有此一說:慈禧將釣魚台賞賜給盛宣懷
    日本一口咬定美軍移交事實
    先發現、先命名與有效支配為主權三要件
    中、台、日三方的理由都不夠充分
    中、台未掌握先機與有效管理 日本的實質佔有、有效支配曾經中斷
    都是石油惹的禍---釣島爭執的關鍵
    無人島因石油與天然氣而嬌貴 戰略價值不可輕忽
    注意國際間的縱橫捭闔-----試窺台、中、日、美的可能態度與反應
    中國(大陸):拉攏次要敵人,打擊主要對手
    日本:擴充潛艦數量並積極拉攏美國
    美國:信守條約、維護日本權益
    台灣:誰都不能得罪,委曲求全
    現階段最好明哲保身
    第三章 民氣可用--保釣運動風起雲湧四十年
    「保釣運動」緣起 馬英九及保釣要角今昔
    最高機密:國防部曾擬「漢疆計畫」攻占
    保釣運動暫時落幕
    第四章 歷史殷鑑---幾場與中日釣島之戰相似的戰事
    中日曾經交手六次,勝少敗多
    一、白江口之役 二、元日戰爭 三、朝鮮戰爭 四、甲午戰爭 五、抗日戰爭
    福克蘭戰爭為島嶼戰借鏡
    日、韓竹島(獨島)爭議最像釣魚台
    日本史上的竹島 韓國一向稱為「獨島」 日、韓間的爭議與盤算
    第五章 釣魚台之戰的二套劇本、多重劇情
    中日台美軍事實力比一比
    中國大陸:三大艦隊及附屬空中兵力
    一、北海艦隊 二、東海艦隊 三、南海艦隊
    日本:二艦隊、直轄隊加自衛隊空中武力支援
    護衛艦隊 潛艇艦隊 直轄隊
    還須航空自衛隊支援
    台灣:裝備不夠多但戰技夠水準
    美國(第七艦隊):尼米茲級核子動力航母為主
    中共與日本對戰的贏面有多大?
    決戰關鍵在海軍艦艇與武器 評析:中國的船艦與武器不如日本
    中國潛艇性能也在不斷進步
    戰術也是勝敗關鍵
    日本採「八.八」、「九.十」編隊 中共以跨艦隊聯合作戰為主
    戰機也是一較高下利器
    近期與未來戰事:第一套劇本
    劇情一:護漁或演習衝突,點燃導火線
    釣魚台海域發生進一步衝突 演習擦槍走火
    劇情二:美、台暫作壁上觀
    中共以萬船齊發搶得先機
    劇情三:重上談判桌,利益均分
    以談判解決紛爭的四個必然 談判對象及爭執焦點分析
    在美、俄推動下談判的結果 談判最符合海峽兩岸利益 島鏈
    劇情四:東海大戰無可避免---兵棋推演與戰術想定
    最快年底最慢二○一五年必會開戰 留意宣戰前的一些徵兆 
    戰爭部署
    中國大陸:東海、北海艦隊與戰機巡弋油氣田
    日本:以第二護衛隊群巡弋東海與釣魚台海域
    美國:航母與預警機進駐琉球待命
    開戰:可能發生的五大戰況
    一、中日在東海遭遇,中方先出手 二、日本自衛隊海空反擊
    三、美國第七艦隊出手相助 四、中國首度出動航空母艦 五、美日聯軍反攻得勝
    實戰第二套劇本:中國獨戰美日聯軍
    雙方在戰場上的兵力部署
    中國:北、東、南艦隊分守黃海、東海至東沙群島
    美、日聯軍:日二、四聯隊加美第七艦隊
    日本 美國

    劇情一:以導彈全面攻擊日本軍事基地
    一、發動電子戰與導彈攻擊
    電子戰
    近代幾次大戰都是電戰試驗場
    二、以潛艇或艦隊攔截聯軍戰艦
    三、琉球海域的戰鬥

    劇情二:以導彈攻擊軍事衛星與重要基地
    一、以導彈攻擊
    飛彈攻擊 一次解決
    1.面對面飛彈 2.面對空飛彈 3.空對面飛彈 4.空對空飛彈
    二、以艦隊攔截與摧毀聯軍海、空戰力
    三、與第一護衛隊群和第七艦隊對戰
    四、聯軍反攻琉球
    台灣最可能採取的戰略戰術
    未來發展預測:年底前可能發生第一起軍事衝突
  • 作者簡介
  • 楊麟書
    歷史研究所畢業,長期研究釣魚台問題,有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