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那年一月,我在一個下雪的早晨接到電話,得知《數星星》榮獲一九九○年的紐伯瑞文學金牌獎,至今回想起來還歷歷在目,彷彿才是昨天的事,哪知一眨眼竟然就過了二十五個年頭,真是難以置信。照理說,那麼久遠以前出版的書籍,多半早已塵封在圖書館的書架上乏人問津,偶爾才會成為研究論文的主題。可是《數星星》似乎既長壽又受人歡迎,我幾乎天天都收到熱愛這本書的讀者來信——有些人已為人父母,卻仍記得這本書,現在正陪著他們的孩子一起閱讀。
我想,每個年齡層的讀者都會向自己所喜愛的書中主角看齊。換作是我,我會像他那樣做嗎?他們總是跟著虛構的角色一起經歷小說的情節,邊讀邊問自己:如果是我,我會怎麼抉擇呢?
而十歲——既是安瑪麗在《數星星》裡的年紀,也是這本書的讀者年齡——恰好是開始培養倫理道德觀念的歲數。他們想做個堂堂正正的人,想做正確的事情。到了這個年紀,他們也開始明白,在這個世界上,要做好正確的事情,通常是很困難的,有時候還很危險,而且常常不受歡迎。
所以,他們讀著一個跟自己同年紀女孩的故事,看著她深陷險境,必須做出重大抉擇。她可以轉身背棄朋友,輕易脫身。(等《數星星》的小讀者再長大一點,讀到其他跟大屠殺有關的文獻資料時,就會發現:在其他國家,很多人就是這麼做的,可是在丹麥,沒人這麼做。)但是當安瑪麗深深吸一口氣,勇敢的走進森林,面對危險,在敵人的面前挺起脊梁,並且順利達成任務時,小讀者都欣喜若狂。
這本書初次上市時,自然就落入從未經歷戰爭卻願意閱讀戰爭故事的孩子手中,打動了他們的心。難過的是,如今我聽說,有些小讀者在伊拉克或阿富汗戰事中失去了父母或兄長。我們都深悉戰爭是那麼容易,而譴責與痛恨又是那麼無濟於事。
我確信丹麥這段歷史可以教導我們的實在太多太多了。
如今,這本書已在許多國家發行,翻譯成不計其數的文字,從匈牙利文到希伯來文都有。世界各地的孩子依然閱讀著,七十多年前,在斯堪地納維亞半島上,一小群人所展現的英勇與正直。我曉得,書籍的確會改變人的一生,許多讀者告訴我,《數星星》在年少時代改變了他們,讓他們有機會去思考殘酷與勇氣。「它讓我知道應該如何對待別人。」最近有位婦人寫信給我,如此回想起她自己小學四年級閱讀這本書的心得。
這則故事我最初是從一位丹麥朋友那兒聽來的。這也是她在哥本哈根的童年經歷。我就是以她為藍本,虛構出了主角安瑪麗。如今,我的朋友已垂垂老矣,我自己也成了老婦人。我們都喜歡揣想,在這個時代讀了這則故事的孩子,第一次知道這件事,便能體到,曾經在地球的某個角落,一群宅心仁厚、毫無偏見的人,在那段短暫的歲月裡,發揚了人性的光輝。
內容簡介
勇敢的真諦
要做好正確的事,通常是很困難的,有時候還很危險……
★《記憶傳承人》作者露薏絲‧勞瑞首部紐伯瑞文學金牌獎之作
一位居住在納粹占領下的十歲丹麥小女孩—─安瑪麗‧約翰生。對她而言,占領區的生活除了平常的家庭生活與上學時光之外,還有物資短缺和無所不在的德國士兵。
當附近的鈕扣行不預警關店、姊姊的男友行色匆匆,甚至她最好的朋友愛蓮必須和她假裝是姊妹,還得把從不曾取下的大衛之星項鍊藏起來……她漸漸發現一切原來是那麼不尋常!
她必須抉擇,並鼓起勇氣,因為一九四三年希特勒的軍隊展開「重新發配」丹麥猶太人的行動。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因歌頌我們的神為善為美的話是合宜的。
耶和華建造耶路撒冷,
祂聚集了被驅散的以色列人。
祂醫治了破碎的心,
裹好他們的傷口。
祂一一點數星星……
於是她決心和家人冒著生命危險,幫助愛蓮一家逃避納粹的搜索。
本書透過安瑪麗的眼睛,讓全世界的讀者見識了丹麥反抗軍驚人的英勇之舉,進而體悟每個人都應該心無偏見的善待他人。
作者簡介
露薏絲‧勞瑞,一九三七年三月出生於夏威夷,父親在軍中擔任牙醫,他們一家人也隨著軍隊移防,遷徒世界各地。二次大戰期間,她住在外祖父母位於賓州的老家,十一歲到上高中之前,則在日本度過。後來她進布朗大學就讀,但只修完二年課程便結婚了,直到生完四個孩子後才重拾課業,從南緬因大學畢業。
露薏絲‧勞瑞的寫作生涯起步較晚,四十歲時才嘗試完成小時候的夢想——當一名作家。結果卻一鳴驚人,如今她不但是世界知名的作家,還獲得兩次紐伯瑞金牌獎的肯定。除了寫作兒童小說、短篇故事,她也撰寫評論、專業的論文。
她的寫作素材非常廣泛,風格多樣,有生活幽默小說《阿納斯塔西亞‧克魯布尼克》(Anastasia Krupnik)、談戰爭與屠殺的《數星星》(Number the Stars)、描寫未來烏托邦社會的《記憶傳授人》(The Giver),此外還有涉及收養、精神疾病、癌症等議題的二十多本著作,堪稱是一位多才、多變的作家。
其實她本身就是一位很懂得過生活的人,她好學不倦,博覽群書,閒暇喜好編織、橋牌、園藝。此外,她還是烹飪高手,收藏了各式各樣的食譜書。而除了作家頭銜外,她還是一位專業攝影師,透過作家獨具的慧眼,構思出一幀幀具深度的影像。
《記憶傳授人》是露薏絲‧勞瑞第二本獲紐伯瑞獎的科幻小說,靈感來自小時候居住日本的經驗。那段日子裡,由於父母的刻意保護,不論衣、食、教育她都過著和在美國時一模一樣的生活。這樣的生活雖然安逸、舒適,但相對的也少了接觸異國文化的刺激與驚喜。所以成年後她一直在思索,是否住在一切都控制良好、生活無虞的環境中,就能獲得幸福?露薏絲、勞瑞試圖在書中讓讀者和主角一起思索這個問題,而關注青少年所面對的各種不完美的人生、人際關係,正是她成功的地方。
譯者簡介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廣播電視電影系碩士。曾任《綜合月刊》、《婦女雜誌》編輯,《中國時報》【開卷周報】記者,《誠品閱讀》雙月刊主編,近年專事翻譯。譯有《魔幻藍屋》、《時代精神捕手》、《命運煙鏡》(維京國際)、《貓咪魔法學校》(印刻)、《男裝扮終生》(女書)、《浮世畸零人》(天培) 、《先划一條小船》、《綠蔭深處》(遠流)、《我的第三隻腳》(大塊)與《森林送信人》、《我兒佳比》(東方)等四十餘種。